(本网讯)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近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米兰(中国)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潘洪革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潘洪革,国际能源材料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十四五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际著名期刊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主编,陕西省氢能产业智库副主任,全国能源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国家基金委工材部学科评审组专家,现任米兰(中国)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30年的教师生涯里他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秉持科技报国理念,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潘洪革先后担任“材料电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将基础知识与实验、应用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把枯燥的微观世界反应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他还注重学科交叉,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团队培养出国家杰青 2 人、海外优青 1 人、企业技术骨干几十余名。
潘洪革在浙江大学任教近30 年,2021 年毅然放弃沿海城市优渥的条件,来到陕西投身西部建设,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做贡献。潘洪革带领团队聚焦多体系固态储氢材料热力学及动力学系统调控与规模化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破解了高容量和低温度兼容的国际难题,首次实现了镁基储氢材料室温吸放氢,显著降低了氢与金属作用的动力学能垒,实现了铝氢化物近室温可逆吸放氢与长寿命循环,为开发一次加氢行驶 1200 公里燃料电池车用固态储氢装置奠定了工程化应用基础。为调整可再生能源在陕西省能源需求中的结构,助力陕西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做出突出贡献。
基于新一代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的难以兼容的科学难题,潘洪革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攻坚克难,在精益求精的研发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项目,首次提出氧化还原电对新策略,大幅度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为600Wh/kg 以上高能量密度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了关键正负极材料;首次成功构筑富锂全固态电池,在国际上成功构筑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富锂锰全固态电池,为我国全固态车用动力电池研发做出了较大贡献。
潘洪革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6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0 余件。在 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500 余篇,所发表论文已被引用 20000 余次。发明的多极耳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高倍率及超高倍率放电性能,并被特斯拉、比亚迪等国内外公司普遍使用,至少已经创造了十万亿的产值,为全球电动汽车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开发的稀土镁镍基储氢材料已经成为第三代储氢电极材料,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累计已形成上百亿的产业规模。
近三十年来,潘洪革带领团队针对氢气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制取与存储,以及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金属离子电池等领域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开展了原创、颠覆、引领的研究工作,开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能源材料体系,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原创突破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覆盖,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文、图:刘佳 审核:高巍 编辑:张萌